顶部通栏

养生气功 5节气功美容养颜

顶部

?养生气功 5节气功美容养颜:   气功能美容吗?最近很多人都在说气功也可以美容,这是真的吗?就是说通过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强调心、息、身的有机结合,达到身心具…


?养生气功 5节气功美容养颜:
  气功能美容吗?最近很多人都在说气功也可以美容,这是真的吗?就是说通过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强调心、息、身的有机结合,达到身心具健的的内在和外在美的协调统一。因而,气功美容也是让女人驻颜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就一起学习下气功驻颜功吧。

  第1节:

  全身放松,两脚合拢,手臂自然下垂,呼吸缓慢均匀,两眼平视前方,神态自然,心情舒畅,双手掌心向下,两臂徐徐上升,举至头顶后掌心向上,两手指尖相对。在两手上举的同时,展胸收腹,作深呼吸,吸气时要自然、均匀、深长;吸气后,两臂慢慢落下,放回原处,同时将体内浊气缓缓呼出,反复作6次。

  第2节:

  两手下垂,置于双膝内侧合掌;俯身屈膝下蹲,膝盖夹紧双掌,然后两脚跟开始一抬一落,双掌来回摩擦,连续作12次。

  第3节:

  直立,两腿并拢,两手掌抬起,分别挡住两眼;稍停,在以手掌根轻轻揉双眼12次,然后手掌挡着眼睛,眼珠左右旋转8次,再睁、闭8次;接着,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颜面几次,方法是双眉间的印堂穴向上按摩,再左右分开。

  第4节: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两手掌心在胸前摩擦,然后捂着面部两颊处,上下按摩18次,然后用食指、拇指捏鼻10次,再按鼻两侧迎香穴6次,共做3遍。接着双手捂住嘴,拇指托着腮,食指尖按迎香穴;最后,大张口吐舌16次,叩齿21次。

  第5节:

  双手搓热,用两手指腹,从颜前发际向后梳21次,梳发时,指腹稍用力搓头皮;最后,用左手掌在颈后左右按摩8次,再换右手按摩8次。

  久练驻颜功5节的人,皮肤美白柔润,富有光泽弹性,这就是气功美容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这里的“心”是指心理、精神,“身”是指形体及其生理功能。顾名思义,自我心身锻炼方法是指发挥意识能动性,对自身的精神、形体进行锻炼的一类方法。

  气功锻炼含有丰富的心理锻炼内容: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谈到气功时写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里的“精神内守”与“独立守神”,清楚地表达了古人在气功锻炼中对精神的要求。气功术语“全凭心意练功夫”更加显示了心理活动在气功锻炼中的主导地位。气功锻炼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使意识进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入静状态。这种主动地调整自己意识状态从清醒到入静的过程,也是自我心理锻炼的体现。至于说到各种具体的练功方法,诸如想象两脚如树生根、意守丹田、对意守对象的“似守非守”、对意守部位感觉的体察,等等,更是心理学感知、注意、想象、自我暗示、自我催眠等内容的直接运用。

  气功对形体的锻炼是从两个途径实现的:第一个途径是对形体的直接锻炼。这主要表现在动功锻炼中。所谓“外练筋骨皮”就是指气功动功或外功对形体的直接作用。在进行气功的动功锻炼时,虽然看起来肢体运动的样子缓慢柔和,但初学者在一段时间内仍会感到身体疲劳,可见这种缓慢柔和的运动对形体、体力的锻炼作用也是相当强的。至于静功,例如站桩,也具有相当强的形体锻炼作用。这种作用的强度还随着站桩体位高低发生相应的变化。站的体位越低,体力锻炼的强度越大。气功对形体锻炼的第二个途径是一种间接作用。这一途径的起点是练功引起心理活动发生有益于健康的变化,心理变化必然通过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环节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生理功能的变化必将引起形态的变化。这一作用是通过心理—生理—形态反应环节实现的。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气功确实能从精神和形体两个方面同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疾病及医学模式的认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越来越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其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也从实践中看到了气功锻炼对保持心身健康、治疗心身疾病所起的重要作用。

  太极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传统锻炼方法,在中国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如今不论男女老少都十分的喜爱练习太极拳,练太极拳时呼吸较深,动作缓慢而柔和,既能增加脑动脉内的血流量和供氧量,也能有效地改善脑神经细胞的营养,还可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对于新手在打太极拳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最好在长期练习者的制导下练习太极拳。

  24式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

  1、动作姿势要正确

  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阎中正。如果动作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力量的协调发挥,使不该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续紧张,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的负荷过重,如屈膝下蹲动作深度过大,就会造成膝部劳损。

  2、技术动作要规范

  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下相随,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但很多练习者在练习中,上下、左右脱节,如转体动作,上体转而下肢不转,使膝关节扭曲力过大,造成膝关节运动损伤;或者动作不连贯,造成不应有的停顿,使腿部肌肉持续紧张。

  3、运动量不宜过大

  多数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分钟之间,还有25%的人超过60分钟,其间休息时间过少。这样的运动量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是不合适的,可考虑压缩练习时间或延长间隔时间。

  4、专业人士指导

作者: fyf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305511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图文嵌入广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